Quantcast
Channel: 虹珊的BLOG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

[转载](创作谈)小说创作中的“实”与“虚”

$
0
0

小说创作中的“实”与“虚”

刘庆邦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hbzqr摘自网络

 

“台上的口技表演,演员模仿狗叫,会获得掌声和笑声。如果牵上一条狗在台上狂吠不已,就会大煞风景。作为观众,你是喜欢‘实’的还是喜欢‘虚’的呢。”91日,在首届鲁院西南作家班培训课上,著名作家刘庆邦题为《小说创作中的“实”与“虚”》的讲授,以自己亲身的创作经历和感觉,深入浅出解析了如何处理小说创伤中的“虚”、“实”关系,令人听得饶有趣味。

 

被誉为中国“短篇小说王”的刘庆邦,创作历经近40年。他说,小说家穷其一生就是如何处理好创作中的“虚”与“实”的问题。处理小说创作中的“虚”与“实”的关系有三个层次。其一、从“实”到“虚”;其二、为从“虚”到“实”;其三、从“实”又到“虚”。这三个层次,有近如宋代禅宗大师参禅所说的三重境界: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看山仍然山,看水仍然是水。目前,中国小说创作最大的不足或普遍的问题就是写得太实了,就像给生活照相,虚化不够,想象力不够。虚构不等于虚幻。对于目前某些大刊物开辟“非虚构专栏”的做法,刘庆邦认为,对于创作面而言,这是在引导“避难”——逃避虚构的难度。

 

  小说家应该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,特别要具有抽象的想象能力。中国哲学自老庄开始,是“务虚”的,如“子非鱼”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案例。但到了孔孟或之后,就变为功利、务实的哲学了。它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和创作。其次,中国的文字,如日、月、水、火等等文字,每一个字都是一个“实体”,也极大地束缚了我们的抽象思维。西方文字,用的是拉丁字母、拼音,人的思维,更具抽象力。

 

老子说过“信而不美”,即说真实的东西(或话)不一定好看(听)。从小说创作的角度看,更有道理。谁见过龙和凤凰?但我们偏偏喜欢龙,还说我们是龙的传人呢。

 

现实就是我们拥有的生活。如飞机要起机,必须依仗坚实的大地,跑道就是现实生活;雄鹰要起飞,必须依仗山崖和树枝。每个人都有梦,梦是虚的,但它依托的却是我们的身体。树是实的,但它的影子是虚的,而且一天里时刻在发生变化。

 

刘庆邦以他本人创作的中篇小说《神木》为例,讲述了他如何把“实”——新闻通讯事件虚构成为小说的创作经历。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,中国有煤的许多省份大小煤窑到处开花,矿难随之频发。矿难发生后,当地官员和矿主千万百计瞒报或通过“私了”的方式解决。有人从中看到“商机”。便合伙把某个矿工骗到井下将其杀害,人为制造“矿难”,然后扮成受害者的亲人跟矿主“私了”,每一条人命诈上80002万元不等,然后再换一个地方,如法炮制。当时,报纸报道全国发生此类“矿难”事件就有40多起,近60人遇害。低层社会“人吃人”的现象,令人惊愕。作为报纸编辑,刘庆邦编发了一篇近5000字的长篇报道。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写成小说的题材,可一直搁置了一年多。有一次在出差的路上,看到中学生放学骑着自行车从车边过的时候,他顿觉眼前突然灵光一闪,两手发抖,“我可以写动手这个小说了”。他由此找到了虚化的触角:由于父亲被害,一名高中生因此辍学,并从此走上寻找父亲、同时也走上了一条凶险之路。这名高中生在各个煤窑寻找父亲。当然,最后不能安排他重复和父亲同一条命运的结局。那样,太惨烈,太令人绝望了。导演、编剧李杨将《神木》改编后,拍了电影《盲井》,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。新人王宝强从此走上银幕,至今大红大紫。后来,李杨再拍《盲山》,讲述了一个女大学生被拐卖到陕北农村,两年里不断挣扎逃跑最终被公安机关解救的故事。但影片没有拍得成功,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虚构、虚化,太写实,因为要看类似的电影,不如看新闻报道来得真实。

 

从虚到实,就是虚构的场景、细节要真实可信。用电影镜头的话说,就是不要“穿帮”。写人物,往往是在写自己,要通过自己的心灵消化,把小说中人物的感受变成自己的感受,变成自己的心灵世界,打上自己的独特烙印。好作品其实就是作家生命的延续,这就是老子所谓的“死而不亡者寿”。

 

小说创作的较高层面就是从实又到虚。现实是“实”,理想是“虚”,要让理想的光芒照进我们的现实。“虚”写得完美的作品不太多。如海明威的《老人与海》,契诃夫的《草原》,沈从文的《边城》。其实,大量的自然景物的描写,都不是闲笔。纯文学的要求:情节简单,细节丰富,人物丰满。通俗文学往往靠情节环环相扣取胜。文字要有温度,有乐感,有气味,有颜色,所有的美好因素在字里面都能体现出来。而“虚”与“实”的关系有很多对,如现实和理想,肉体与灵魂,存在与精神等等。

 

一口气读完的小说也可以看作好小说,但最好的小说是看着看着,会让人走神,看得让人灵魂出窍,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。阅读的时候,他把书放下,回过神来再读下去。像沈从文的作品,就是那种“放人”的作品,看几页,放下,或者从哪一页都可以开始阅读。

 

刘庆邦说,这种情形有如你看下雪,看着看着,眼前就会模糊起来,就会走神,看不见雪了。回过神来,定定眼,再看,又看到雪。或在秋夜,在麦场躺下,仰望星空,也会走神。好作品,是得天地之灵气,雨雪之润泽,人与自然融为一体。

 

刘庆邦,著名作家,1951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。当过农民、矿工和记者。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,一级作家,北京市政协委员,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。著有《断层》等多部作品,短篇小说《鞋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;中篇小说《神木》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,改编成电影《盲井》获第53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。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。被誉为“短篇小说王”。


 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  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  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

Trending Articles